印刷中使用水性油墨要注意的问题
发布时间:
2025-03-24
资料来源:
格林春天作为水性油墨领域的领军企业,深耕行业20余年,致力于为非吸收性基材包装印刷企业提供环保、高效的水性油墨应用整体解决方案。水性油墨以其环保性、安全性和优异的印刷适性,逐渐成为印刷行业的主流选择。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水性油墨的印刷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粘度偏差、干燥速度异常、轮廓模糊、套准困难、起泡、糊版等问题,印刷中使用水性油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使用水性油墨进行印刷时,需严格把控多个关键环节。
首先,水性油墨的印刷适性相当重要,对印刷工艺和印刷质量都有影响,主要包括黏度、触变性、黏着性、pH值等性能指标,确保它们符合印刷要求。其次,要密切关注油墨的控制指标,如细度、pH值和干燥速度,这些直接影响印刷效果并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切记不可将水性油墨与其他类型油墨混用,如醇性油墨和溶剂型油墨等,以免产生质量问题。使用水性油墨时,应将其搅拌均匀,测量黏度合适后倒入墨槽,若黏度不合适,可用稀释剂或增稠剂进行调节,在印刷过程中,由于水的挥发,水墨黏度会升高,pH值下降,需定期搅拌油墨,并根据需要调节黏度和pH值,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发现油墨黏度升高或超出控制范围时,应及时采用稀释剂和pH稳定剂进行调节,以保证黏度和pH值的稳定。
1.黏度的控制
黏度是表示油墨流体分子间互相吸引而产生阻碍分子相互运动的能力,是阻止流体流动的一种性质,是水性油墨应用中最主要的控制指标。由于黏度直接影响着油墨的转移性和印刷品的质量,因此,对油墨黏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印刷过程中.水墨的黏度过低会造成色浅、网点扩大传墨不均匀等弊病:反之,若水墨的黏度过高,则油墨的转移性能比较差,容易出现脏版、糊版等弊病。
柔性版水性墨一般不稀释而直接使用,其粘度范围可在30秒-45秒/25℃(涂4#杯),纸箱用柔性版水性油墨粘度可低一些,只要定时补加水量稳定剂,其粘度变化就可以基本得到控制。凹印水性墨按传统,一般用乙醇和水1:1的稀释剂进行稀释,使用粘度一般控制在15-45秒/25℃。
印刷过程中,水性油墨的黏度是保持油墨正常传递、转移的必要条件。影响水性油墨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连结料的黏度。对于使用同一种颜料的油墨,连结料黏度大,油墨的黏度也大。
(2)颜料颗粒大小、含量及分散状况。同一种连结料,如果颜料用量相同,则颗粒越大,黏度越大,反之,黏度越小。颜料分散得越好,油墨的黏度越小,反之,油墨的黏度则大。
(3)温度变化。温度高时,油墨内部分子相对移动能力增强,黏度下降;温度下降,油墨分子内聚力增强,黏度上升。
2.触变性
油墨在外力作用下引起流动性能变化的性质称为油墨的触变性。在印刷机上,由于墨辊的作用,油墨传递时的流动性,延展性也随之增大,直至转移到印张后,外力消失,其流动性、延展性减小,油墨由稀变稠,从而保证印迹、网点的准确性与清晰度。油墨具有良好的触变性时,有利于油墨顺利、均匀的转移,提高油墨的转移率。决定油墨触变性的因素如下。
(1)颜料的性质。表面吸附性强的颜料制成油墨后,触变性大,如同一种类型的炭黑颜料,用臭氧对其表面进行氧化处理,降低其表面吸附性,制成的油墨要比未处理的炭黑制成的油墨触变性小。
(2)颜料的用量。用量大,触变性也大,因为颜料分子相互吸引而絮凝的缘故。
(3)颜料颗粒形状。颜料呈针状和片状的油墨比呈粒状的触变性要大一些。
(4)颜料的润湿性。颜料与连结料润湿能力差,油墨的触变性大,反之,则小。
如果水性油墨的触变性过大,由于柔性版印刷的墨路较短,会造成供墨不流畅,甚至会出现供墨中断的现象,无法保证均匀、准确的供墨量。如果水性油墨的触变性过小,由于油墨在纸张上的浸润和过度铺展会造成网点增大,文字、线条会变粗。不同类型的柔性版印刷对油墨的触变性要求会有差异,一般网线版、文字版和线条版要求油墨的触变性略大些;大面积的实地版则略小些。
3.黏着性
油墨阻碍墨膜剥离的能力,称为油墨的黏着性。它对于印刷的顺利进行极其重要。柔性版印刷对水墨黏着性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水性油墨的黏着性要小于纸张的结合力。水性油墨的黏着性较大时,油墨分离困难,印刷机上油墨延展就不均匀。油墨层在纸张与印版间分离时,如果阻力超过了纸张的结合力,就会产生纸张拉毛,甚至剥离的现象。
(2)第一色油墨的黏着性要大一些,后面各色油墨的黏着性均要逐渐降低。否则,会出现后印油墨把先印油墨黏走的情况。
4. PH值的控制
PH值是决定水性油墨制造及其印刷适性技术成败的关键。在使用水性油墨时,需要精确控制其黏度和PH值。它的PH值应控制在8.0~9.5之间为好。如果水性油墨的PH值太高,碱性太强会影响油墨的干燥速度,出现背面粘脏,耐水性差;如果PH值过低,碱性太弱会使油墨的黏度升高,干燥速度变快,容易造成脏版、糊版和起泡等缺陷。
水性油墨的PH值主要依靠胺类化合物维持。在印刷过程中,由于连结料中的胺不断挥发,PH值会下降,影响印刷质量。在实际控制中,一方面要尽可能避免胺类物质外泄,如盖好油墨槽的上盖;另一方面要定时、定量的向墨槽中添加稳定剂。PH值偏低时,可加入PH值稳定剂或少量的碱性物质;PH值偏高时,可加入溶剂或稀释剂极性稀释。温度、湿度的控制。
二、水墨的印刷适性受印刷条件、承印物表面特性、环境温湿度、存放时间长短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用一些助剂对水墨做细微调整以获得印刷效果。
水性油墨中常用的助剂有色料、pH值稳定剂、慢干剂、消泡剂、冲淡剂等,印刷中要熟悉助剂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1)色料用于加深颜色,其用量一般应控制在0~30%,超过30%将会使水墨中连接料含量过低,导致其附着力和耐磨性下降。
(2)pH值稳定剂用于调节和控制水性油墨的pH值,使其稳定在8.0~9.5,保证水性油墨印刷状态。同时,它还可以调节水性油墨的黏度,并对油墨进行稀释。
(3)慢干剂用于降低水墨的干燥程度,慢干剂可以抑制和减缓水性油墨的干燥速度,防止油墨在印版上干燥,减少堵版和糊版等印刷故障的发生。慢干剂的用量一般应控制在总墨量的0~10%,如果加入量过多,油墨干燥不,印刷品就会粘脏或产生异味。
(4)冲淡剂主要用于降低颜色的,用量不限。但加入大量冲淡剂可能会导致水墨黏度略有上升,这时可同时加入少量稀释剂进行调节。
(5)稀释利主要用于降低水墨的黏度,用量应控制在3%以内,才不致降低水墨的颜色,并可保持水墨的pH值不变。稀释剂应边搅拌边缓慢加入以防黏度过低。如果加入较多的稀释剂或使用硬度高的自来水稀释会产生气泡,这时应加入消泡剂。
(6)水性油墨使用中出现泡沫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其以水作为稀释剂,在乳液聚合时就必须使用一定数量的乳化剂,使乳液体系表面张力大大下降。消泡剂的作用是抑制和气泡的产生,避免因产生气泡而出现针孔、漏白、墨色不均匀等印刷质量问题,但一般消泡剂的用量要控制在0.1%~0.2%。
三、水性油墨干燥速度的影响因素
水性油墨干燥速度是指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后干燥所需的时间,如果油墨干燥太快,就会在印版和网纹辊上干燥并逐步堆积,并可能堵塞网纹辊,造成半色调网点的丢失或者破坏,实地部分出现漏白等。而油墨的干燥速度过慢,在多色叠印中还会引起背面粘脏。
可以说干燥速度如何是判断水性油墨印刷质量如何的一个重要标准,既然干燥速度如此重要,那么影响水性油墨干燥速度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1)PH值,PH值是指水性油墨的耐碱性,它是决定水性油墨质量好坏和印刷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水性油墨的PH值太高,碱性太强会影响油墨的干燥速度,出现背面粘脏,耐水性差;PH值过低,碱性太弱会使油墨的黏度升高,干燥速度变快,容易造成脏版、糊版和起泡等缺陷。正常情况我们应该把水性油墨的PH值控制在8.0-9.5之间。
(2)印刷环境,除了油墨本身之外,我们所印刷的外部环境如何也会影响到水性油墨的干燥速度,比如印刷车间的温度和湿度就影响着水性油墨的干燥速度,相对湿度达到95%与65%相比,干燥时间几乎相差2倍以上。同时通风环境环境也会影响着水性油墨的干燥速度。通风程度好,干燥速度快,通风差,干燥速度慢。
(3)承印物,当然除了以上两个之外,由于水性油墨印刷到承印物表面时会受到承印物本身PH值的影响,纸酸性高时,水性油墨中作为催干剂的偶联剂不起作用,水性油墨中碱被中和,使干性提前;纸碱性高时,水性油墨干燥慢,有时又限制了水性油墨达到完全抗水。因此承印物材料的PH值如何也会影响到水性油墨的干燥速度。
印刷结束后,应妥善保存剩余油墨,以备下次再用。防止由于水墨表面结膜、变稠甚至变干。水性油墨宜存放在通风阴凉的室内。此外,印刷设备上的残留油墨应及时清洗,确保设备清洁,无法用清水洗净的墨可用清洗剂进行清洗。
通过科学管理水性油墨的流变特性、优化印刷适性、精准控制干燥速度,格林春天水性油墨可显著提升印刷质量,减少生产损耗,同时满足环保要求。其无毒、无腐蚀性、不燃不爆的特性,以及高色含量、低粘度、快干燥的优势,使其成为包装印刷行业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