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油墨的印刷工艺和特点
发布时间:
2025-09-22
资料来源:
水性油墨的印刷工艺主要分为印刷准备、印刷过程和干燥固化三个阶段。
印刷准备阶段需根据承印物特性调配油墨,水性油墨由水性树脂(如丙烯酸类或聚氨酯类)、颜料、助剂及水(占比50%-70%)构成,其中树脂决定成膜性能,颜料影响显色效果,助剂则调节黏度和流动性。印刷设备通常采用柔版、凹版或网版印刷,墨路系统需配备恒温供墨装置以维持黏度稳定(4号蔡恩杯测定20-30秒),印刷压力控制在0.2-0.3MPa,网纹辊线数根据材料选择(瓦楞纸200-250线/英寸,薄膜需400线以上)。
印刷过程中,油墨通过网纹辊转移至印版,再转印至承印物表面,车间环境需保持温度20-25℃、湿度55%-65%以优化干燥效果。
干燥固化阶段是工艺核心,水性油墨的干燥方式分为挥发干燥和渗透干燥两种机制:挥发干燥适用于非吸收性材料(如塑料、金属),通过水分蒸发使树脂形成膜层,干燥速度受树脂溶解度和颜料颗粒细度影响,通常需配合红外干燥装置(80-120℃)加速固化;渗透干燥则针对纸张等吸收性材料,依赖纸张毛细管作用吸收连结料,颜料留存表面完成干燥,渗透深度与纸张紧度、印刷压力及油墨黏度密切相关。实际印刷中常需平衡两种干燥方式,例如印刷铜版纸时添加5%-10%乙醇辅助挥发,或选用高固含树脂的速干型油墨以解决网点扩大问题。
水性油墨的核心特点主要体现在环保性、印刷性能及技术局限性三个方面。环保性是其显著优势,以水为主要溶剂(VOC排放量仅为溶剂型油墨的10%-15%),符合食品包装、儿童用品等领域的卫生标准(如GB9685检测),且不易燃,大幅降低生产安全风险。印刷性能方面,水性油墨附着力强,通过渗透锚定(纸张)或分子亲和力(非吸收性材料)实现牢固附着,抗水性优异,干燥后墨膜耐水洗,适合户外包装。其干燥速度可达150-200米/分钟,且墨性稳定,不腐蚀版材,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然而,技术局限性仍存:高湿度环境易导致吸湿反粘,需严格控制车间条件;非吸收性材料印刷时需额外能量辅助干燥(如UV固化);部分油墨光泽度较低,且干燥速度受水的沸点高(蒸发热大)影响,需依赖热风装置。此外,印刷故障如飞墨可通过添加0.1%-0.3%增稠剂解决,网点不清晰则需检查网纹辊匹配性。
上一页
上一页
联系方式
地址:(总部)厦门火炬高新区创业园火炬东路11-5号昂业楼405B室
地址:(工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浮宫镇圳兴路18号G幢101室
电话:0596-6835591 0592-7119133 0592-7119233
手机:13806045776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